2000年以前
  • 藏东南站和生态与环境变化课题组联合开展色季拉山林线树种幼苗移植实验及更新研究

    藏东南地区高山林线对全球变化具有敏感的反映,在全球气候变暖条件下,该区林线究竟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既是高山植被生态研究中的重要科学问题,也对该区域未来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策略具有直接的影响。2008年6月,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生态与环境变化课题组在色季拉山西坡藏东南站林线观测场进行了方枝柏和急尖长苞冷杉林线幼苗的对坡移植实验,并对该地区不同海拔高度林内幼苗更新情况进行了调查,以期回答这样一个科学问题----气候变暖是否会通过限制建群种的幼苗更新而影响林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这将有助于揭示两树种林线在阴坡与阳坡相对分布的原因和理解地区/景观尺度的林线变化过程。

  • 青藏高原主要植被类型生物生产量的比较研究

    以18种群落类型的实测数据和1013块森林测树样地的估算数据为基础,首次系统地分析和比较了青藏高原主要植被类型生物生产量的构成规律及分布格局。亚高山暗针叶林的生物量一般在300t /hm2以上,最高可达约1600t /hm2, 叶生物量8~ 39t /hm2,根茎比0. 1~ 0. 2, 生产量8~ 13t /hm2. a; 高山灌丛类型生物量20~ 40t /hm2,叶生物量3~ 6t /hm2, 根茎比0. 4~ 0. 8,生产量4~ 7t /hm2. a; 高寒草甸生物量一般为20~ 60t /hm2 ,沼泽草甸高达100t /hm2以上,叶生物量2. 5~ 5. 5t /hm2,根茎比8~ 20,生产量4~ 9t /hm2. a;高原冬小麦和春小麦年生物产量高达26~ 30t /hm2 ,叶生物量12~ 16 t /hm2 ,根茎比约0. 06。在垂直分异方面,随着海拔升高,生物量呈递增, 在一定海拔高度达最大,海拔继续升高生物量则迅速下降;而生产量随海拔升高一般呈递减趋势,反映出热量条件随海拔升高而递减的限制作用。与全国相比, 青藏高原同一森林植被类型的生物量均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而其生产量基本持平。

共有1页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技术支持: 云畅网站建设 | 管理登录
seo seo